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人文学院举办唐诗经典解读专题讲座,赋能英语专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2025-07-07作者:点击:

 7月1日上午,为进一步提升《经典诵读》实践课程的育人成效,人文学院在临潼校区C-152教室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何依工教授解读唐诗经典,讲座由胡燕副教授主持。讲座旨在剖析唐诗经典,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能力与传播能力,助力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储备人才,2024级英语专业全体学生参加。

多维视角剖析,解码唐诗经典

何依工教授围绕“读者接受和解读角度诵读经典”“看而知——中国传统感知经典的思维和方法论”“作者未必如此,读者何必不如此——中国式读者反映批评(接受的角度)”三方面,搭建唐诗解读理论框架。他以李白《将进酒》为例,说明理解经典要兼顾“读者接受度”与“时代语境”,突破时空和作者局限,让读者与千年前创作者“对话”。论及感知经典的思维和方法论,何老师结合王维、张若虚作品,阐释“寄托”与“意象营造”,如王维《过香积寺》借自然意象传禅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融个人情思与宇宙观。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何老师特地强调“跨文化传播视角”,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为例,分析意象英文表达,鼓励挖掘与西方文学共鸣点,让经典跨语言壁垒。

实践导向赋能,备战诵读大赛

结合往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要求,何依工教授从“文本选择”与“诵读技巧”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文本选择方面,他推荐学生选择契合大赛要求的经典唐诗,如《春江花月夜》;诵读技巧方面,他强调把控情感与节奏,依唐诗平仄、韵律,豪放诗用激昂节奏,山水诗以舒缓语调传意境。

文化传承蓄力,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讲座是英语专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践课堂的重要环节。《经典诵读》课程主讲赵莎莎老师表示,后续将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实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经典诵读与讲解实践能力,为参赛蓄力。

未来,《经典诵读》实践课程将继续深化经典育人实践,赋能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能力,借以唐诗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向世界展中国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