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前身为社会科学部(1985年),1993年改为社会科学系,2000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院下设英语系、法学系、文学艺术系、汉语国际教育系4个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翻译硕士教学中心/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3个教学部,是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翻译硕士、法律硕士、国际中文教育等4个硕士点,实现了院内各学科本、硕学生贯通式培养,其中英语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教授及副教授3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0人。英语系荣获省级“巾帼标兵岗位”称号,学院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

学科平台

学院设有法律硕士教学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教学中心、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礼仪文化传播与实践基地等6个研究机构。是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理事等多个学术机构成员单位。

教学设施

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实验中心建有同声传译实验室、云网络语言实验室、智慧语言实验室、研讨室、自主学习教室、外语在线测试平台、传神翻译实训平台、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模拟法庭、法律实务综合实训平台等,总面积达到900余平方米,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并与临潼区人民法院、盈科律师事务所、渤海银行、策马翻译、核桃编程等多家单位共建实践实习基地20余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

国际合作

除学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外,学院与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泰国玛哈莎拉坎大学孔子学院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师生访学、课程学习、暑期实习搭建了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国家知名高校深造或进修80余人次,学生参加海外实习或进修项目50余人次。

科研成果

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0余项、各类厅局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各级各类教改项目2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8项;科研经费到款近1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专著1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1门、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1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浓郁学术氛围。

人才培养

学院目前在校学生650人,其中本科生469人,研究生181人。学院始终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踏实肯干、能写会说、善于沟通、适应性强为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研究生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配音大赛”“法律宣传月”等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辩论赛,西北地区研究生英语演讲大赛等赛事,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良好发展平台。近两年,获得国家级奖项荣誉19项,省部级奖项荣誉140余项,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潘文营、省学联“先进个人”王秦伊、团省委“团干部能力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柴仕萱等一批先进典型,支教保研优秀代表王嘉琪曾被中宣部采访报道。

毕业生去向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学院通过研究生推免、海外留学、升学考研为国内外知名学府输送优质生源,毕业生先后被悉尼大学、华盛顿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录取,法考通过率和升学率稳定在25%左右。毕业生进入政府、司法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就业于司法仲裁、法律服务、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多种行业,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