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明节前夕,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人文楼326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以“清明绘心筝,心悦伴春行”为主题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传统文化教育之风筝彩绘放飞活动。学院团委书记刘杨扬、辅导员王菲与30余名人文学子共同参与活动。
刘杨扬简要介绍了清明节放风筝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刘杨扬指出,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缅怀先辈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亲近自然、舒缓心情的好时节。而风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鼓励学生们通过绘制、放飞风筝,表达情感、释放压力。
随后,同学们纷纷投入创作。现场氛围轻松热烈,大家根据风筝上的精致线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绘画中近距离感受文化的美。不多时,一只只独具特色的风筝便在学生们手中诞生,展现出人文学子的巧思与活力。
彩绘完成后,师生一起带着亲手制作的风筝来到图书馆西侧广场。春风和煦,他们奔跑、欢笑,将承载着美好祝愿的风筝放飞蓝天。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们释放了压力,也让其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平台,更让他们在清明时节这一特殊节点,通过“绘筝”“放鸢”这一古老习俗,亲身体验“踏青”“放晦”的传统智慧。同学们在绘制风筝时寄托哀思,通过色彩表达情感,释放情绪。在放飞体验中,感受春风拂面、纸鸢升空的治愈力量。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继续秉持“一站式”学生教育服务理念,举办更多学生喜闻乐见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助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撰稿:刘杨扬 审稿:李喜峰)





